食療在治療疾病中的幾個基本觀點是什么?
中醫學認為食物和藥物為同一來源,二者皆屬于天然產品,食物和藥物具有同一的形、色、氣、味、質等特征。因此,中醫單純使用食物或食物與藥物相結合進行營養保健,或治療、康復的情況是十分普遍的。 首先,必須明確一點是藥療不如食療。如唐代孫思邈在其書中說:“藥性剛烈,猶若御兵!薄盎蛞杂檬称酵,適性遣疾者,可謂良工!币馑际撬幬锏男再|是猛烈的,就象駕馭軍隊,如果應用不當,可傷及人體;而食物的性質平和,不易傷人體,如果能用食物治療疼痛,可算得上高明的醫生。在食療達不到目的的情況下,再進行藥物治療。 第二,食療要因人因時而異。中醫理論認為食物和藥物一樣,也具有不同的性質,如寒性食物、熱性食物……。按食物的歸經,如蓮子、海參等歸心經,可以治療心血虧虛等癥。根據這些理論,如果疾病的性質為熱性病,則應用寒涼性質的食物來治療;如果為臟腑氣血虧虛,則應用具有滋補效果的藥物來治療。對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應用不同的食療方法,以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。 第三,食療和藥療相結合,以達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。食物不僅有預防和營養作用,而且具有治療作用。如當歸羊肉湯可用于產后血虛;豬骨髓用于補腦腎治療;大蒜可以治痢疾;赤小豆治水腫等。都是食物治療疾病的典型例子。因此,在疾病過程中,在醫師指導用藥的前提下,結合食物療法,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。
|
來源:
閱讀:136 次
日期:2004-10-23
|
【 雙擊滾屏 】 【 推薦朋友 】 【 收藏 】 【 打印 】 【 關閉 】
【 字體:大 中 小 】
|
|